AI已來,法學教育如何“進化”

楊潔2024-06-24 07:47

出席一個活動之前,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問了ChatGPT一個問題:人工智能時代,法學教育如何面對挑戰(zhàn)?

ChatGPT給出了一串答案:法學教育具備特殊的學科特點,在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(zhàn)時應有獨特的考慮。第一,案例教學法,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來理解法律原則和應用。深層次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地生成和分析大量案例,但如何確保案例的法律準確性和教育價值是一個挑戰(zhàn)……

“這個答案對我有一定的啟發(fā)性?!睆埼娘@也發(fā)現(xiàn),ChatGPT的回答絕大部分內容是模棱兩可的,大多停留在常識層面。但張文顯認為人工智能還會快速迭代,勢不可擋,“法學教育工作者應當熱情擁抱人工智能技術,把它融入法學教育和研究體系之中”。

眼下AI已至,帶著強大的“智能大腦”,用驚人的速度成長,席卷人才鏈、信息鏈、產業(yè)鏈,帶來了全方位、深層次變革。人工智能的浪潮早已洶涌澎湃,沖擊著傳統(tǒng)的人才教育培養(yǎng)模式。此前,教育部等多部門在發(fā)布《關于“雙一流”建設高校促進學科融合 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培養(yǎng)的若干意見》的通知中提到,要以產業(yè)行業(yè)人工智能應用為導向,拓展核心技術和創(chuàng)新方法,實現(xiàn)人工智能對相關學科的賦能改造,形成“人工智能+X”的復合發(fā)展新模式。

學科變革的探討已在路上。5月,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辦的“世界法學家論壇”上,120余位國內外的法學家齊聚一堂。他們在思考如何推動法學教育的創(chuàng)新,共商人工智能時代的法學教育應對之策。

當律師用上AI“智慧大腦”

曾擔任過律師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法學院教授安德列阿·卡里奇,正見證著律師辦公環(huán)境的改變。

安德列阿·卡里奇的辦公室曾是接待客戶最多的地方,如今通過視頻電話就可以溝通客戶。過去,他需要穿著法袍站在法官面前聽證,如今隨著數(shù)字簽名、在線提交等方式出現(xiàn),通過視頻就可以與法官進行聽證環(huán)節(jié)。

“人工智能技術給法庭帶來了很大的變化?!卑驳铝邪ⅰたɡ锲姘l(fā)現(xiàn),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快速找到案例和法律條文,“是時候了,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新時代律師如何展開工作”。

“沒有人能夠拒絕AI時代的到來,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抱它?!北本┦心陈伤撠熑嗣废驑s提到,當人工智能大模型來臨時,律師的客戶來源渠道和群體特征都發(fā)生著巨大的變化。

如今律所正和企業(yè)合作制作AI法律大模型,逐步替代基礎性、重復性的律師工作。在梅向榮看來,伴隨著信息傳播、咨詢服務以及開庭流程的智能化變革,人工智能的應用將給律師帶來新維度的能力要求?!跋鄳兀▽W人才的培養(yǎng)也需要從另一個維度去轉變?!彼f。

“未來,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律師,但使用人工智能的律師將取代不會用人工智能的律師?!奔幽么蠖鄠惗啻髮W法學院教授哈米什·斯圖爾德提出了這個觀點。在現(xiàn)場,哈米什·斯圖爾德展示了同事的著作。這本書描繪了人工智能和律師的未來,即人工智能和計算技術將實時協(xié)助解決絕大部分的法律問題。在那一天,公眾可以在任何時間、地點確切知道法律權利和義務內容。“這很令人興奮,也有點可怕?!?/p>

當人工智能技術不斷“生長”,執(zhí)法和司法越來越科學化、智能化,法理也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倫理和科技公序良俗?!霸诖吮尘跋拢▽W教育必須與智能法治相適應,實施智能化的法學教育。”張文顯說。

法學教育如何用AI“進化”

在巴西FGV基金里約熱內盧法學院,學生們必須學會兩門課程,一門是Python編程課,另一門是數(shù)據科學課程。副院長蒂亞戈·伯蒂諾解釋,學生需要學會如何利用大數(shù)據來寫訴狀,還需要學習如何讓法庭里的人工智能軟件可以讀懂自己所寫的訴狀。

因為在巴西,一款機器人軟件已經成為“法官助理”。它可以閱讀、分析案件,快速測算該案件與最高法院已判案件的相似度。通過材料比對,“法官助理”可以將與最高法院處理過的相似案件篩選出來,另將有特殊情況的案件移交給法官進行審理。

蒂亞戈·伯蒂諾認為,法學教育的課程需要適當調整以應對法院的改變。部分巴西學校正嘗試設計法律與技術相結合的課程,協(xié)助學生在法律工作中運用好人工智能等工具。

在巴黎,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丹妮爾·布爾西爾觀察到法學院開始用起了AI工具,如設計人工智能交互界面軟件。借助該軟件,學生可以分析勞動人員及其爭議行為數(shù)據,自動生成用戶畫像,從而根據數(shù)據結果及綜合分析去預估爭議結果。此外,部分學校設計的人工智能系統(tǒng)還可以模擬法官的思考路徑,協(xié)助學生去理解法庭規(guī)則,以便進行類比推理等專業(yè)訓練。

在丹妮爾·布爾西爾看來,當法律條文和案例越來越多,在處理浩如煙海的文本時,人工智能可以成為律師的助手?!拔磥恚覀円囵B(yǎng)新一代的法律專業(yè)人士,他們將既懂人工智能,又懂法律知識?!?/p>

“學生需要掌握兩個核心能力,一方面是使用AI的能力,另一方面是交流和共情的能力?!北本┐髮W法學院院長郭靂也有類似的看法,但他強調,有高超溝通能力和判斷決策能力的律師仍然是稀缺的人才。

在中國政法大學,人工智能技術逐步引入到本科課程之中。其中“法治信息管理”本科專業(yè)結合了計算機科學和法學兩類課程,待學生畢業(yè)后可獲工學和法學兩個學士學位;中國政法大學成立了數(shù)據法治研究院,研究數(shù)字技術引發(fā)的法律問題。

“數(shù)據及其運用對經濟發(fā)展、社會治理和政府管理均產生巨大的影響,引發(fā)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問題,需要在學理層面進行深入研究。”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、數(shù)據法治研究院院長時建中說。

但英國杜倫大學法學院院長沃克爾·羅本注意到,鑒于人工智能在語言生成方面的出色表現(xiàn),學校需要了解學生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了人工智能,以便保證法學生的專業(yè)知識足夠扎實、法律綜合能力素質過硬。

“未來,制定促進人工智能健康發(fā)展的相關法規(guī)會更具挑戰(zhàn)性?!蔽挚藸枴ち_本說。

法學教育面臨AI“進化”的風險

在澳大利亞某所大學的法學院,曾有一半教職員工反對大量使用ChatGPT,甚至部分大學成立專門的委員會和工作組研究如何使用和監(jiān)管AI。

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法學院院長西蒙·布朗尼特分享了一個有關AI風險的故事:澳大利亞曾經推出一個智能系統(tǒng)用來追回多支付的福利金。但經過3年多的調查后發(fā)現(xiàn),該系統(tǒng)算法所用債務公式有誤,而公民已經成為這場算法錯誤的受害者。

“我們處在一個技術的過渡期?!痹谖髅伞げ祭誓崽乜磥?,我們不能摧毀技術,只能學會如何與之共處。針對人們擔心的技術透明性不足的問題,西蒙·布朗尼特強調,如何在法律層面規(guī)范技術使用,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重要命題。

作為一名曾經的侵權法律師,美國西北大學法學院教授詹姆斯·斯貝達也有類似的發(fā)現(xiàn)?!八惴ú⒉煌昝馈!闭材匪埂に关愡_在查詢訴訟案件中了解到,由于算法技術的錯誤表述引發(fā)了不少糾紛,其中涉及了誹謗罪、就業(yè)歧視侵權等相關的問題。

“但算法本身不能被起訴。”詹姆斯·斯貝達認為,隨著自動駕駛汽車、自動化招聘甚至自動化手術的發(fā)展,因人工智能技術設計問題產生了侵權行為,追責會變得更加復雜。

詹姆斯·斯貝達呼吁,需要進一步規(guī)范人工智能侵權等相關制度和法律條文。從教育角度來看,法學院有義務讓學生了解到人工智能存在的法律風險。他建議法學院要及時更新教學材料,替換陳舊案例,讓學生接觸人工智能相關的新案件,提高法學生的判斷力。

從法律條文的制定來看,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梅夏英發(fā)現(xiàn),目前法律條文只是單方面關注算法、算力、平臺等單一要素,沒有宏觀考慮到人工智能的復雜系統(tǒng)運轉。梅夏英認為,要加快對數(shù)字化課題的法律研究,加快對網絡侵權、個人信息保護的研究。

以國際貿易法為例,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伍人英認為,自1994年WTO協(xié)議簽署時,貿易分為貨物貿易、服務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等三大類?!叭斯ぶ悄馨l(fā)展使三者界限變得模糊了,法律規(guī)則也需要進一步厘定清楚?!蔽槿擞⒄J為,法學教育也需要根據新情況進行轉變。

“這要求我們商定、實施和維護全球規(guī)則。”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首任主席、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全球事務杰出教授詹姆斯·巴克斯提到,針對人工智能和其他新技術的控制,為建立和維護一個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世界,需要通過國際法和國際法治服務于地球和世界各地的人民。

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平井光貴建議,還要促進教育界和業(yè)界的相關合作,研究先進技術的法律和道德問題,促進相關學說的建立。

近日,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(fā)展,部分學生利用其撰寫論文應對考試的新聞頻出。“這需要教育工作者未雨綢繆,做出應對?!敝袊ù髮W校長馬懷德建議,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興起對學術規(guī)范和教育秩序提出了挑戰(zhàn),需要教育立法和學術界共同探討新治理方案。

AI已來,未來已至,技術的齒輪還在極速轉動。在世界法學家論壇期間,全模態(tài)人工智能GPT-4o已向全球發(fā)布,國內外法學家們感受到法學教育跟隨AI“進化”的緊迫性。正如與會者所說:“人工智能的腳步無法逆轉,法學教育需要加快腳步,把握時代脈搏?!?/p>

來源:中國青年報 作者:楊潔

版權與免責:以上作品(包括文、圖、音視頻)版權歸發(fā)布者【楊潔】所有。本App為發(fā)布者提供信息發(fā)布平臺服務,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

熱新聞

電子刊物

點擊進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