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細胞生物學家鄧宏魁獲2024未來科學大獎“生命科學獎”

張鈴2024-08-16 17:37

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鈴 8月16日,有“中國的諾貝爾獎”之譽的未來科學大獎公布2024年獲獎名單。因開創(chuàng)了利用化學方法將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干細胞,改變細胞命運和狀態(tài)方面的杰出工作,干細胞生物學家鄧宏魁獲得“生命科學獎”。

鄧宏魁1963年出生于北京,1995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博士學位,之后在紐約大學做博士后。現(xiàn)在,他是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、昌平實驗室領銜科學家。

鄧宏魁的獲獎原因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宣讀。王曉東說,每個人都是從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相遇的那一刻開始發(fā)育成長,直至衰老。有人類文明以來,從著名的秦始皇,到現(xiàn)在的硅谷大佬們,都夢想能實現(xiàn)返老還童,這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。在這個過程中,鄧宏魁在細胞的水平上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。

鄧宏魁被譽為“干細胞領域的魔術師”,在細胞重編程領域做出了開創(chuàng)性貢獻。

2006年,日本諾獎得主山中伸彌及其同事發(fā)現(xiàn),通過四種轉錄因子將成纖維細胞轉化為誘導多能干細胞(iPSC),這一發(fā)現(xiàn)標志著再生醫(yī)學的新時代。然而,轉錄因子過表達的方法很難精確操控重編程效果,并且可能導致隨機的基因整合和潛在的致癌基因表達,從而限制了其應用。

鄧宏魁率先發(fā)展了使用化學小分子將成纖維細胞轉化為iPSC(化學誘導多能干細胞,即CiPSC)的方法。他證明了CiPSC可以成功用于產生具有生育能力的小鼠,并揭示了產生CiPSC的分子途徑。鄧宏魁還成功建立了人類CiPSC誘導技術,并證明了由人類CiPSC衍生的胰島可以改善非人靈長類動物的糖尿病,顯示出CiPSC的巨大臨床潛力。

鄧宏魁的原創(chuàng)性工作為細胞重編程開辟了新的途徑,并將對干細胞研究和再生醫(yī)學的發(fā)展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。

未來科學大獎設立于2016年,由科學家和企業(yè)家群體共同發(fā)起,關注原創(chuàng)性的基礎科學研究,獎勵在中國內地(大陸)、香港、澳門、臺灣做出杰出科學成果的科學家(不限國籍)。迄今,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39位獲獎者,他們均是來自生命科學、物理、化學、數(shù)學、計算機等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極具成就的科學家,做出了原創(chuàng)性且產生了巨大國際影響的研究工作。

版權聲明:以上內容為《經濟觀察報》社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《經濟觀察報》社所有。未經《經濟觀察報》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。版權合作請致電:【010-60910566-1260】。
大健康新聞部記者 關注健康領域大公司、大醫(yī)生、重要事件、人物 郵箱:zhangling@eeo.com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