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敏原檢測和藥品銷量大增,春季花粉過敏高發(fā)該怎么用藥?

陳楊2025-03-28 08:17

3月以來,多地進入春季花粉導致的過敏高發(fā)期,其中又以北京等地尤為嚴重。如在小紅書上,不少用戶分享北京圓柏花粉傳播的場面,遠看大風卷起陣陣黃沙,實為大量花粉不斷從柏樹間彌散到空氣中,有的能直接遮蔽視線。

中國天氣網的花粉監(jiān)測數據也顯示,北京、廣州等地近期持續(xù)處于花粉濃度“很高”的等級,這一等級下該界面提醒“極易引發(fā)過敏,減少外出,持續(xù)規(guī)范用藥”。

3月24日,北京協和醫(yī)院變態(tài)反應科主任醫(yī)師支玉香告訴界面新聞,當下其臨床上接診的病人數量確有增加,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花粉過敏患者。

同一時間,過敏原檢測服務、抗過敏藥物銷量也明顯增長。阿里健康向界面新聞表示,阿里健康大藥房數據顯示,從3月中下旬以來,全國過敏用藥需求持續(xù)走高,北京地區(qū)的相關藥品搜索量環(huán)比增長超過330%。麗芙、雷諾考特、輔舒良、達芙文、999、開瑞坦等抗過敏藥受到歡迎。

京東健康同樣告訴界面新聞,最近一周,北京地區(qū)京東到家快檢過敏原檢測服務訂單量環(huán)比增長超100%。另在B2C渠道上,北京地區(qū)過敏用藥需求漲勢明顯,雷諾考特布地奈德鼻噴霧劑、輔舒良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、內舒拿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等鼻部用藥成交額同比提升50%以上。

1藥網提供的數據也顯示,進入3月,北京地區(qū)過敏藥品銷量月環(huán)比增長48%。

據中國天氣網,花粉過敏多發(fā)于春秋兩季,春季花粉過敏集中在3月至4月,過敏原以柏科、垂柳等植物的花粉為主。這類植物花粉以風為傳播媒介,其質量輕、數量多,被風吹后在空氣中大量飄浮,通過呼吸道、黏膜、皮膚等渠道進入人體,進而導致過敏。

今年3月初,國內大部分地區(qū)氣溫較常年偏高,催動春花開放、柳條抽芽,特別是北方多地天氣晴朗干燥,由此使不少地方花粉濃度迅速升高。

實際上,花粉本身無害,但會引發(fā)過敏是因為進入過敏體質的人體后,人體免疫系統(tǒng)對其產生了過度的免疫反應,釋放出組胺、白三烯等炎性介質,進而引起過敏癥狀。

具體而言,上海嘉會國際醫(yī)院呼吸內科主任沈策醫(yī)生向界面新聞介紹,花粉過敏是一個從病因學上討論的問題,不同人過敏后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表現。

例如,有人眼睛紅、眼睛癢,表現為過敏性結膜炎;有人鼻子癢、打噴嚏、流清水鼻涕,表現為過敏性鼻炎;有人聲音嘶啞、喉嚨癢,表現為過敏性喉炎;有人反復咳嗽,沒有黃痰、也不發(fā)燒,表現為過敏性支氣管炎;也有人接觸花粉后產生了哮喘,或出現皮膚過敏。

因而,就個人而言,預防和治療季節(jié)性花粉過敏的方式也可歸納為物理防護和使用藥物兩大類。前者如盡量減少在10點至17點花粉濃度高的時段外出;外出時戴N95口罩、護目鏡,穿長袖衣物;回家后及時換衣服、洗臉、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;居家時關閉門窗、使用空氣凈化器等。

另在藥物使用上,過敏性鼻炎一線治療藥物包括鼻用糖皮質激素(如布地奈德鼻噴霧劑)、第二代口服/鼻用抗組胺藥(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)、口服白三烯受體拮抗劑(如孟魯司特鈉)。哮喘一線治療藥物則為吸入糖皮質激素。

不過,沈策提醒,一個普遍的誤區(qū)是認為過敏“一下可以治好”。他提到,理論上過敏幾乎很難徹底消滅,作為一種免疫現象,其表現在不同人身上有輕有重,更建議尋求專業(yè)醫(yī)生的治療。

支玉香也提到,出現過敏反應需要經歷一個過程,首次接觸過敏原可能不會有反應。但接觸若干年,當體內相關IgE抗體積累足夠多時,過敏反應可能就會表現出來。

而對于既往有花粉過敏癥狀的患者,可以在花粉季到來前使用鼻噴激素或單抗類藥物等提前預防,防止當季癥狀更嚴重。

另外,由于柏樹、垂柳等不同過敏原的花期不同,支玉香也建議患者治療前進行過敏原檢查,以根據具體過敏原的花期確定當季減藥、停藥和下一年預防用藥的時間。

同時,支玉香和沈策也都提醒,由于癥狀類似,一些患者和患兒家長可能誤將過敏當做普通感冒,而延誤治療可能導致病情加重,發(fā)展到哮喘等。

除前述基于病因機制的治療外,針對過敏性鼻炎、哮喘,當下還有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(AIT)這一對因治療,也就是做脫敏反應。它通過給予患者逐步增加的過敏原提取物,誘導機體免疫耐受,使患者再接觸相應過敏原時,癥狀明顯減輕甚至不產生臨床癥狀。換而言之可以“一勞永逸”。

支玉香告訴界面新聞,臨床上會建議癥狀明顯、藥物控制不佳的患者做脫敏治療,而且早期即進行脫敏治療的效果可能更好。其有效率在80%左右,也就是將來癥狀明顯減輕、用藥明顯減少。不過,支玉香坦言,由于AIT療程較長,且需要持續(xù)至少3年,部分患者依從性不高。

來源:界面新聞 作者:陳楊

版權與免責:以上作品(包括文、圖、音視頻)版權歸發(fā)布者【陳楊】所有。本App為發(fā)布者提供信息發(fā)布平臺服務,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